淺論中國宇宙論的發展與展望(上)

 文\吳志鴻 

中國宇宙論思想的發展 

無論中西方宇宙論思想的發軔動機為何?兩者並無太大差別,因為都是起源於想知道:宇宙是什麼?為何會如此?在這樣動機的趨使下,思想家們提出各種的概念和理論來描述與解釋。中西方的宇宙論思想的發展史,都是如此。可以說中西的宇宙論思想的內容範圍大致是相同的,且目的相同,只是討論的內涵與發展的結果,因民族與歷史背景等因素,而大不相同。 

然而中國宇宙論的思想發展史,便可看到是哲學與科學宇宙論相混一起的,而且有不同階段性的發展。首先便從夏、商、周宇宙論思想的發軔階段,再到兩漢、隋唐魏晉、明清與近代以來的思想發展,作簡略的敘述,其中有某些涉及考據與爭論的問題,並非本文章的所能處理的,因此只是針對思想歷史發展的論述。 

(一)中國宇宙論思想的發軔階段

夏、商、西周時期
最早記載「五行」這個名詞是《尚書.甘誓》,相傳是夏啟討伐有扈氏的一篇誓詞。之後,在《尚書.洪範》中,才有系統的闡述五行的內容。而且從《洪範》開始,五行開始脫離神學的認識形態,成為說明外界事物存在的哲學範疇。《洪範》中的五行思想主要在說明事物的屬性及相互關係,可見從一開始便與西方先蘇時期的元素論點不同的思想發展進路。 

在此階段與五行觀念密切相關的是「陰陽」與「氣」的觀念。如《左傳》中提出天有六氣:陰、陽、風、雨、晦、明1。《周易》的陰、陽爻的相對概念,更增加且強化了陰陽的哲學內涵,陰陽的互動成為世界運行的基本動力。因此,五行、陰陽、氣的觀念,經過長期演變,到春秋戰國時期則形成統一的氣:陰陽五行論。 

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是百家爭鳴,各家各派都提出了自己對宇宙自然的看法。 儒家中荀子有《天論》,他並不相信超自然的神與怪,認為的天乃是一個自然的天。之所謂「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載之」,說明天只是一個自然物,而主張「明於天人之分」。這本是一個較正確研究自然的態度,但由於儒家強調內在理性(內聖)修持,重點於「治國平天下」(外王)的政治理論,以致於他提出了「不求知天」的主張,不去探索天道的奧秘。 

以老、莊思想為主的道家,將自然作為人生最後的歸宿,表現出對於自然的愛好。《老子》中提出「道」為宇宙的本源,而《莊子》則是對於自然產生了豐富的想像,提出「通天下一氣」的概念。 

稷下學派的《管子》,則對於宇宙的本源提出一套理論。不僅發展了陰陽五行論的觀念,更將《老子》的道改為構成外在世界的元素:精氣。值得一提的是在《管子.水地》中,則有提出水是構成萬物的觀念,與西方的觀念相當接近,但終究是敵不過陰陽五行論,而空留下一個讓古代宇宙思想家們探索宇宙自然方面的足跡。 

戰國時期的鄒衍,是陰陽家的代表,他提出世界有九洲的新觀點,可惜他的著作並未流傳下來。使他聲名大噪的則是「五德終始論」的陰陽五行的學說,將五行相生的理論與儒家的天命觀相結合,來說明歷史改朝換代的過程,是陰陽五行的天道觀在政治領域上的應用。 

將陰陽五行論做為宇宙論思想而加以發展的,則是成書於戰國到漢初的《黃帝內經》,其中的自然理論的基本架構為氣論與陰陽五行論。氣是宇宙萬物的本源,陰陽則是萬物變化的動力,五行則是事物間互相聯繫與制約的結構模式。它並且創建一個系統方法,就是將外在的宇宙視為一個大系統,而人體則是一個與宇宙相似的小系統。透過這種方法,以陰陽五行論為綱,闡述了完整的人體理論與經絡氣血運行理論。 

而中國的宇宙論思想發展,是否有如西方機械論中的定量分析與實測的認識方法呢?在先秦時期的《墨子》,與成書於戰國的《墨經》,便反映出這方面的思想方法。《墨經》中有力學、光學的命題,也有幾何的概念,都是一些經過實測與製作的古代科學,但是由於它並沒有陰陽五行那樣完備的宇宙理論,科學的理論又難被當時少有文化的工匠所接受。因此,秦以後歷經焚書坑儒,再經漢代獨尊儒術後,墨家的科學思想便蕩然無存。 

(二)兩漢時期宇宙論思想之承繼與發展 

兩漢時期是中國宇宙論思想的黃金時期,可是宇宙論的問題被大量討論,並且出現集大成的思想,完成中國天人合一宇宙論思想的模式,成為幾千年來宇宙論思想的標竿。 

系統化宇宙論的成型 
漢代的陰陽五行理論,結合到儒、道、法各家的思想,演變成為政治服務的陰陽讖緯之學。同時,以陰陽五行為理論的占卜、星象等數術之神秘思想也在發展;另一方面,陰陽五行理論作為探索自然理論的科學路線進行著。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家,將天人合一的理論發展出天人感應的理論,以「同類相召」來說明天與人的相互作用,使陰陽五行論染上神學的色彩,變成為政治服務的理論。而具有道家思想傾向的《淮南子》同樣提到天人合一的理論,在《淮南子.天文訓》以二十八星宿為空間座標,天干地支的曆法為時間座標,描述宇宙的起源與整體的運作。董仲舒的「天尊地卑」的等級有序與《淮南子》的傾向宇宙的自然無為,反映出儒、道兩家在宇宙論思想上不同的價值取向。 

兩漢的宇宙論的思想表現,是以整體的觀點來看宇宙,並且將宇宙論的思想系統化,如在宇宙的解釋系統的觀點,則為「陰陽五行的宇宙論」;若以宇宙運作理念的觀點而言,則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論」,也就是說透過陰陽、五行與氣化的宇宙要素,系統化的作用,架構出宇宙了模式,作為解釋宇宙萬物的理論,是一個陰陽五行的宇宙論;這個理論又是將人與自然的關係統一,完整的說明天與人事間的互動關聯,成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論。之後的宇宙論思想,便都是依循著這樣的模式發展,因此,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期。 

東漢自然與科學思想
東漢的科學家張衡否定了前代的宇宙結構理論之蓋天說,提出了渾天說的宇宙模型:「渾天如雞子,天體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包黃」2。東漢總結當時的宣夜說,主張「天了無質」,否定天有形體,認為天是無限的。這些宇宙理論,有別於前面純粹哲學的理論探討,它們的理論還會透過直接天文觀察來作驗證,可說是中國科學宇宙論思想的啟蒙。 因此兩漢時期,無論於自然哲學與自然科學的思想上,都有許多的進步與發展,可說是中國宇宙論發展史上,具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 

淺論中國宇宙論的發展與展望(下)

回課程介紹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