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民間信仰中占卜行為之「趨吉避凶」的心態

文\吳志鴻

前 言

古代人們由於科學文明的不發達,對於威脅生命的大自然力量,產生敬畏與恐懼,因此形成許多不同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植物崇拜等,這樣的崇拜,便是宗教信仰的重要起源之一。然而基於人類求生存與求安全的本能,發展出透過某些方式,來與自然的神靈交感;或檢視某些徵兆,來解讀上天神靈的啟示,如此一來便可以預知未來,並且通過人類對生活上的宜忌的行事,達到趨吉避凶的終極目的。因而使人類生處這充滿危險的生活環境中,能夠安然的存活下來。然而,這個與神靈的溝通與檢視上的徵兆的方式,便是「占卜」的方式。在課本中提到人神的溝通分為當事人直接與神溝通、由神媒代為溝通,然而這都是可歸類為「占卜」的行為表現。其實長久發展以來,中國的占卜的方式有相當多種,千奇百怪,這些內容於現代科學昌明的年代,都被視為是迷信的內容,雖然如此,但是到現代這個「占卜」的趨吉避凶的心態,仍然對於人們的生活上,有相當程度的重大影響,如開市的吉時、嫁娶的吉日等,都是這種心態的表現。在宗教的發展上,更是直接或間接促使某些占卜內容的興起,因此在民間宗教信仰中,占卜的內容,也成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神靈的溝通,都是必需透過這個方式來達成的。

所以,本篇的文章中,首先提出「占卜」的終極目的,再則深入討論,此目的起源於何種人類心裡的需求,最後舉出一些目前常見與影響較多的占卜內容,來說明占卜的趨吉避凶的心態。

占卜的終極目的

中國自古以來的占卜之術相當多,千奇百怪的內容,任何的宇宙萬物都可以用來做為占卜的方式,有:天文占(註1)、地理風水、相人、祿命、占夢、人身雜占、風角、鳥情、望氣、災異占、龜卜、《易》占、射覆、太乙九宮、奇門遁甲、六壬、式經、逆刺、元辰、堪輿、婚嫁選擇術、相字、登壇、選擇曆法等。而這些眾多的占卜方式,其目的則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二種:推斷未知與決定宜忌(註2)。也就是可以用來預知未來所要發生事情的結果,或者是做為生活上行事是否適宜(宜)或不適宜(忌)的參考依據。然而對於以上這兩方面的目的,我們可以綜合歸結其終極之目的,那便是要用來「趨吉避凶」的。民間信仰中,更是人們,希冀透過某些方式,來獲得神明的指示,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

「生存與安全」的心理需求

「趨吉避凶」可以說一直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這樣的態度是由上古的文化所遺留下來的。在原始生活中,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對於自然現象的無知與自然災害對人生命的威脅,人們無不感到憂心與害怕。所以在求生存與求安全的趨使下,演變成人們趨吉避凶的生活本能。就如同近代的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者,馬斯洛(Maslow,Abraham,H.),他在西元1954年提出「需求階梯論」。在這個理論中,馬氏將人類的需求分成了幾個等級,依次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等。他認為人類的需求順序,是由比較低階的漸漸地往高階的,最後才能夠朝著完成自我的方向前進。也就是說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的需求後,才會繼續尋求更高一層的需求。在這樣的理論中,我們知道生存與安全是人類的兩大基本需求,而「趨吉避凶」正是兩種需求的表現。因此可以說只要人類存在的一天,這種由求生存與求安全所形成的趨吉避凶心態,就必然會存在著。

「趨吉避凶」心態的呈現

整個宇宙乃是人們生活的環境,面對大自然的威脅,人們只好尋求自然的事物,期望能夠獲得某種神秘的指示或預告,而能夠知道吉凶,來避免災難。如在天文的天象上,人們早已經用天象來判斷與預測未來,以便占卜吉凶,如在《易.繫辭傳》中有云: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

由此在趨吉避凶思想的醞釀下,人們會在生活中出現有所謂的宜忌觀念。如中國早在先秦之前,便發展出所謂的「曆忌」思想。就是將生活上每件事項,宜或忌的的日子列出。因為人們深信在此宜忌原則下行事,必可趨吉避凶。兩漢時期一個著名的史例,發生於漢武帝時,在《史記》卷一二七<日者列傳>有云:

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凶,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辯訟不決,以狀聞,制曰:避諸死忌,以五行家為主。

從上文可知,由於當時的占卜吉凶之學眾多,當一件事情的發生,卻會產生不同的宜忌問題,到底誰是正確的,沒有正確的答案。

然而,這樣的占卜理論所形成的趨吉避凶的生活態度,直到現代仍然影響巨大,如在生活上,人們對於宜忌(行事的適宜不適宜)的問題,會參考黃曆或稱農民曆來(註3)決定,舉凡婚喪喜慶,或者重大的行事,都希望選個好日子,才會求得行事的順利與心安,便可見其影響的程度。因此,民間信仰中也是如此,人們會用抽取神籤,並以籤詩來代表神靈的指示,做為處理事務的參考依據。所以可以說「占卜」的形成,便是人類「趨吉避凶」心態下的一種呈現。

結論

「占卜」在科學昌明的今天,被視為是迷信的,而遭受到貶低。然而透過上文的討論,可以知道它這是人類為了求生存與安全的基本需求下,所必然會形成的產物。它是人們在茫然無知、徬徨無助時的一種參考方式,就是如今日的心理治療上的方法一般。就宗教信仰上的意涵,它便如同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或啟示,指導人們除了趨吉避凶之外,甚至有行善避惡的功用。因此,我們或許不應該以迷信的因素,來全盤的否定它的價值。然而總結來說,「占卜」也因為有這種「趨吉避凶」的內涵,才能夠歷久不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一直到現在。

註釋

1.對於天象的占卜,包括:星占、雲氣占、日月占等。
2.見焉良:《三才大觀》,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頁21。
3.中國的曆法原本只是單純的時間制定法則,所形成的文獻,稱為「曆譜」;然而,同時有另外也是以時間為主軸,談論每日宜忌內容的思想,稱為「曆忌」。兩者原本是同時進行的,直到兩漢以後,兩者便結合一起,稱為曆書,在民間則稱為通書、黃曆或農民曆。最後成為幾千年來人們生活,論及宜忌時參考的書籍。見筆者撰:《農民曆》之觀念基礎及其影響。

(作者為基隆中心面授老師)[92.07.28空大專版]

回課程介紹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