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信仰」導讀

    

 文\吳永猛

 前言

民間信仰(Folk Bliefs),係指常民風俗習慣的信仰,對自己守護神的信仰,自成一宗教體系。民間信仰,非世界性宗教(World religion)如耶教、佛教、回教;也非民族性宗教(Ethnic religion)如日本的神道教、中國的道教、以色列的猶太教。臺灣民間信仰既非純粹的儒教、佛教與道教,但又綜合了其思想的部份如下:

儒教─倫理孝道

佛教─因果輪迴

道教─祈安求福

臺灣民間信仰具有海島多元化的特徵,既多神崇拜(polytheism),又敬天祭祖,並以儒教禮儀貫串其間。有金碧輝煌的宮廟,又有獨特神聖人員(如桌頭與乩童),但主政者又是值年的鄉老、董事或頭家。其組織為社區化。

臺灣民間信仰的功能

往昔農業社會祈求目標

收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財子壽(發財、多子、長壽)、加冠進祿、婚姻美滿等。

現代工商社會祈求目標

發財、財源廣進、消災解危、求福求偶、考試及格、勝訟勝賭、高票當選等。

綜合民間信仰,公廟的功能具有教育、社交、娛樂、經濟、政治、觀光等。
今後社區發展其功能有

社區意識之凝聚;

社區文化之塑造;

社區經濟之形成;

社區教化之輔助。

教學目標

「臺灣民間信仰」作為一門課程來研究,其教學目標希望學習者將會:

了解臺灣民間信仰的歷史淵源。

了解臺灣民間信仰的功能所在。

能參與活動感受一下本土文化的魅力。

能去蕪存菁發揚民間信仰的精華,善導本土優良風俗民情的傳統,並懂得加入西方文明的好處。

學習態度與方法

臺灣民間信仰頗為龐雜,我們把它當成一門學術課程來研究,到底以怎樣的態度去研讀,又以怎樣的方法去研習,茲分別敘述於下:

研讀本課程的態度

1.民間信仰經過嚴峻指責與破除迷信之後,還能存在的原因。
2.民間傳統信仰的內涵。
3.民俗活動的欣賞。

研習本課程的方法

1.以宏觀的角度去理解
2.了解天、地、人的互動。
3.悲天憫人的心理。
4.了解神祇轉換的歷史背景。
5.感受政府政策的影響。
6.讀了教科書與看了錄影帶之後,還要實際的參與民間信仰的活動。

結論與建議

臺灣民間信仰呈現出住在這一海島族群文化的特質。有傳統民間故事的淵源(如移民者故鄉守護神的崇拜),包融當今中西生活方式的展現(如中西樂隊的表演)。可明顯的看出,臺灣民間信仰本成一宗教體系,不屬於任何宗教,但又吸收各宗教的科儀。

臺灣民間信仰經嚴峻的淘汰考驗與破除迷信的指責之餘,公廟一座座還能蓋得金碧輝煌,拜拜與遶境活動能有成千上萬的民眾參與,這不得不讚嘆大眾文化(Mass culture)存在的事實。在社區上它是具有教育、社交、娛樂、經濟、政治與觀光的功能。

建議有識之士大家多多參與社區當中民間信仰的活動,使之向上提升往世界文明進展,而不是向下迷信而沉淪。

空大人文學系開設「臺灣民間信仰」課程之創舉,這是為了認識本土文化之歷史傳統,對當下斯民開疆闢土的肯定,更希望再創美好安居樂業的未來。由於課程內容龐雜,章節取材見仁見智,疏漏之處,尚祈讀者多加指正是所至禱。

[第310期空大學訊](作者為本科目學科委員兼召集人)

回課程介紹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