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與溝通

文/  校長黃深勳



本文轉載黃校長深勳 90.7.21於台中縣和平鄉「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會議室空大校友會總會舉辨九十年學術講座專題演講

 

        行銷是目的,溝通是手段,想要有好的行銷,需要先做好溝通,溝通不是「單行道」,溝通它是雙向的。談行銷首先要談機會,行銷的原點就是掌握市場脈動,溝通的原點則是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內情外達、外情內達;二者銜接起來就能掌握市場的脈動:市場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這也是最好的溝通。老師上課或是現在的演講,大家不要以為是單向溝通,你們在聽會有反應,我會注意是否有人在看手錶或說話,如有就要考慮轉變話題,這就是掌握市場脈動。行銷很簡單,不但企業、非營利事業、組織體、個人都要有行銷觀念,懂得個人行銷,處事會更得心應手。行銷不等於推銷,推銷是行銷部份的手段,你有需要提供給你,用起來滿意就會繼續購買,這就是行銷。談到行銷與溝通,空大有許多值得報導消息,例如有許多優秀的校友、同學考取研究所,可是社會人士並不知道,這表示我們還要加強行銷與溝通。

        如何做好溝通及行銷,首先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其次是找出機會點讓問題減至最低、機會點發揮至最大,這就是成功行銷的初步。溝通不好行銷一定做不好,溝通是行銷不可或缺的手段,溝通的對象是人,而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若干隔閡,排除主客雙方的隔閡,在台語溝通叫「催橋」,國語叫「調適」。溝通之前會有障礙,學術上稱雜訊,排除障礙物,就必須調整彼此觀念和想法。



人與人之間常有下列幾項溝通的障礙:

        一、歪曲事實,讓人無法了解真象。

        二、斷章取義,造成許多誤會。

        三、知識領域不一致,個人有其看法、偏好。

        四、媒介太多,就像是俗話所說的:託人帶錢越帶越少,託人帶話越帶越多。

        五、內容太多,易造成混淆,無法迅速理解內容;好比說,我把治校理念歸納成六項:國際化、多元化、市場化、網路化、社區化、實用化。這樣就很簡潔,又容易記。

        六、個性差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以對方能受的程度與有利的角度去溝通。有些人對事較有主見,以「Marketing」為例,書店有市場學、行銷學、營銷學、營運學、市場經營學‥‥等不同翻譯名詞,其實內容幾乎雷同,這對讀者而言,既不方便學習也是不公平的。

       七、語言限制:以當地語言溝通最好,包括肢體語言、動作、符號。假設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用英語溝通,總不比上用中國話或日本話來得方便。



人與人之溝通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清話題對象:人與人做溝通時,應該知道人的行為受某些因素影響,基本上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1. 文化因素:是指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差異。
                2. 社會因素:是指社會階層之不同。
                3. 個人因素: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李叔同教授說過: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在得意時莫忘失意時。即是最好的實例。
                4. 心理因素:每個人有其生長歷程,人的生命週期有五:單身期、新婚期、滿巢期、空巢期、鰥寡期,每個週期的行為思想均不相同。

        二、掌握溝通的適當時機:創造機會、等待機會、選擇機會、把握機會。

        三、要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立場考慮,一方面要逆向思考,一方面要有幽默感,但不要太低俗。溝通應以承讓為先,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用心會讓人感動,誠意人們看得。

        四、總而言之,要做好溝通必須考慮對方的立場,過度謙虛會變為虛偽,凡事要恰到好處。務必記得做好溝通的五句話,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