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災害的應對措施

一、強風:

尤其是颱風。颱風之發生與行徑有跡可尋,有了預報應即取消行程,若在高山長程縱走途中得到警報訊息,首應尋取最近路程撤離山區,若不及撤離,則儘力尋找大岩壁或進入密林以躲避強風。即使帳篷被撕裂,也不要過度驚慌,切忌狂奔四敗,定要嚴守群聚避風,共度難關的定律,颱風雖然可怕,尚不至把人捲走。且山上風勢雖強,但其去亦快,只需一兩天,就可安全躲過,盲目奔逃是屬下下之策。

二、豪雨:

山區每逢西南氣流過境時,因空氣溫暖潮濕,常有連續性豪雨,如雨勢太大,最好能停止活動,將隊伍紮營於較高之地。大雨中強行既痛苦也危險;如雨驟風強,萬萬不可紮營於空曠稜頂,避免帳篷遭強風摧毀,若不然,則其後困更加堪慮。

三、閃電、暴雷

台灣地區夏日午後多雷陣雨,來速之快常令人措手不及,當烏雲罩頂,電光暴閃,雷聲轟隆,加上山迴谷應,有若世界末日,臺灣高山稜線,會有橫向雷擊,要多加小心。

  應對之道

1.提早出發、及時歇息;夏日天亮早,寧可黎明即行,而於雷雨將至之時,紮營休息,既無礙行程,又避雷殛危險。

2.散開行進,免全遭殃;雷雨交加時,若正在曠野中行進,應立即散開隊伍,以免過度集中,被雷轟擊。若閃光戶現而雷聲瞬至,則附近落雷的機率很大,需特別當心。

3.避開孤立木,曠地莫撐傘;孤立木因集聚電荷,致易遭雷殛,此為一般性之物理常識。因此在成叢矮林間避雷雨遠比在孤立樹下安全。而撐傘則與孤立木有相同效應,76524日中和市運會兩位撐傘丈量標槍擲遠之學生遭雷殛即為顯例。

4.避雷不靠樹,淺流石罅莫進入;樹林內避雷時,身體應避免緊靠樹身,以防止感電。潮濕岩壁亦然,應於樹幹周圍45度內或離開岩壁二十公尺以上處所避雷,同時也避開溪流和狹窄的石罅隙,電流常順著這些通道走,遭殛的危險性較大。

5.洞燭機先,妥為因應:行進間如突然感到頭皮發麻、髮根豎立,皮膚有刺痛感覺,情緒亢奮緊張,這表示大氣中大量充電現象,會隨時落雷,應迅速蜷曲蹲下,俯臥地面避難的方式,並不算好辦法;人體和地面感電面積過大,較容易觸電;也不可抬頭上望,最好用絕緣衣物包覆頭部,直到剌痛感覺消除時,趕緊走避。

四、濃霧:

     許多山難是因濃霧所造成,當大霧籠罩時,四野茫茫,看不見任何目標,就像在漆黑中摸索,雖然帶有地圖,指北針、地圖也無法絕對掌握眼前之地形地勢。錯開一條小徑,就有迷路可能,隊伍在這種情況下,前後較難呼應,最容易分散,也最易陷入迷途而不自知,時間一久,就會愈陷愈深,因此,在持續性濃霧裡,隊伍最好能就地紮營;如需勉強前進,也要人員接踵而行,時刻憑藉經驗,配合地圖與指北針來校對位置,及早迷途知返。

五、雪地活動:

     積雪地面,隊伍行動能力會非常緩慢。而台灣的雪既潮濕,又鬆軟,且大都覆蓋在箭竹上,一踩不去,陷到膝蓋,腰部以上,即使熊掌鞋也難發揮功能。雪期登山,除要攜帶足量雪地裝備而外,對於行程、時間的針算,一定要比平常登山還要寬裕,否則就有可能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尤其輕裝攻頂,更要有充裕的時間預算以來回營地。此外應特別注意環境及天候的特殊變化,加強己身安全防護。更建議山友們,「無論如何,帳篷、睡袋以及應急糧食裝備都要隨身應攜帶。」以免因積雪太深,行動受阻而被迫露宿雪地,受淒寒落寞之苦。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