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潛在災害的迴避:

1、山崩、落石因應:

A事前徵兆:

 山石崩落之前,多少會有徵兆與預警顯現,只要細心觀察,當可洞燭先機,避過災難。如看到小石礫緩緩自山滑落或者聽到窸窸窣窣的砂石或落石聲,就必須立刻脫離現場,這是土石鬆動,坍方落石在即的現象。根據一般經驗,從有徵兆到坍崩,刻不容緩,所能用以逃生的時間不多,稍有遲疑,就悔之莫及。通常在連續多天下雨,或山區地震之後,因土質膨脹,山石鬆動最易產生小石塊崩落,進而引發更大連鎖落石反應,應特加小心警覺,否則後果定極嚴重。

B應變之道:

 高山地區,多質地疏鬆,空隙亦大的碎石岩堆,碰上坍崩,需靠敏捷反應及正確判斷來迴避。山崩時,緊貼山壁,在穩固的巨石或大樹下躲避,確是實用保命之道。

C登山途中避免落石災難守則:

   1.時時留心,處處警覺:

 在連日大雨或地震之後,最易發生山崩、落石等災難。若在此期間登山,隊伍裡應有人沿途特別注意各項徵兆,提高警覺,一有狀況,要立刻通知人員應變逃生,絕不能遲疑,須臾躊躇,恐將遺憾終生。

   2.避免在岩區逗留或紮營:

行經岩區、山壁時,應迅速通過,不能逗留,絕不可以岩下陰涼乾爽,停下休息進食,以防生變掣肘。

   3.上攀時落石防護之法:

 進入岩區,定要戴安全帽,應養成習慣,將安全頭盔列入每次登山必要裝備之一。上攀時,隊伍儘可能「橫開前進」,不然也要接踵而行「縮短間距」距離過大,容易遭落石重力加速後嚴重擊傷。有專家在登山守則裡強調:「上攀岩區時,人員間的距離要分開遠一點,以策安全。」而經驗告訴我們,這是不符實際的說法,其理由為:

距離拉大,將影響整個隊伍行程。

   滑落的岩石經一段距離之重力加速度後,殺傷力更強,反之:速緩易躲。

 D森林防火:

           因登山炊火疏失致廣大森林橫遭火劫之事時有所聞,因而登山者似也成了保林頭痛的對象。森林火災一旦發生,其所蘊育之動植物將盡付一炬,留下滿目瘡痍。因此,若是行為不慎而引起能釋懷,小心火燭本就是登山者的本分。

1.如需烤火取暖,應清除火堆附近殘枝雜草以免引燃,而成燎原之勢。若不慎引燃時,應迅速砍下枝葉茂盛的樹枝,猛力撲救,如果撲打無效,就得考慮離開現場,由逆風或下坡方向脫離,因為,火勢通常是往山頂或順風方向竄燒。

2.離開營地,務必確定火種完全熄滅,可能的話,用水澆熄,不然也須將木柴散開用土石覆蓋。若留下星星火苗,山風吹過,極容易復燃,非常危險。

3.林子裡腐質層深厚,我們常會以為那是泥土而毫無警覺的在上面燒火,等腐質層被烤乾引燃,往往會滲透悶燒,蔓延附近草木,待發覺時,恐已難以收拾。選擇升火地點時,這亦是頗值往意之事。

4.不亂丟煙蒂,應是國民應具的習慣,在山林活動中更屬禁忌。許多森林大火即肇因於小小的煙蒂,使用過的火柴棒,也要在丟掉前確實吹滅,隨手一丟,常致難以設想的後果,有抽煙習慣的登人士不可不慎。

回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