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生活(第二講)
第一章 周易概說
林益勝教授主講 / 張玉宣整理

(Word 版本下載 46KB)

一、 周易的名義

東漢鄭玄說《易》有三個意義:一是簡易,二是變易,三是不易。但《周易》的「易」字,其實只有「變易」的意思。
※何以證得只「變易」意呢?
由商朝的甲骨文,常出現「易日」、「易齒」這些字詞可以證明。「易日」就是「變更日期」,「易齒」就是「更新牙齒」,都只有「變易」這個意思。
西周初年的典籍中「易」字已有兩個意思,一是「簡易」,另外一個還是「變易」的意思,像《尚書•大誥》說:「爾時罔敢易法」意思是說:你平時就不敢小看法律,「易」字作「簡易、容易、輕易」解;在《尚書•酒誥》說:「祇保越怨不易」,意思是「只安於怨不改變行為」「易」是「變易」。但在《周易》本經中,卻依然只有「變易」這個意思。
因為《周易》這本書的書名「易」這個字,雖然沒有出現在本經的經文裡。但是,全書都在說明一件事:處在不同的時機、環境裡,就會發生不同的身分;不同的時機和身分,就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既然身分隨時機而變,所以《周易》這個「易」字,自然就是「變易」了。
為什麼說,在不同的時機或環境,同一個人的身分會不同呢?
舉個例子來說!爸爸和兒子在講電話,爸爸的身分是長輩,說話語氣就是長輩口吻;接著換孩子的媽媽來接電話,這個爸爸和孩子的媽媽的環境就改變了,爸爸和媽媽身分變成了平輩,因此說話語氣也就和和孩子說話時不同;一會兒,爺爺也接過話機跟爸爸說話,環境又改變了,此時爸爸變成了晚輩,說話語氣當然又有不同了。《周易》就是研究面對不同時機、環境、和身分時,應該怎樣妥當應對的學問。
在西周時,《周易》本來就是在教當時的貴族,怎樣趨吉避凶,讓大家懂得如何做人處事,使大家都能和和氣氣、圓圓滿滿地完成任務。
至於《周易》的稱呼,先秦時代都稱為「易」,到了戰國時才有稱《周易》的,稱為《易經》應該是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經博士時,「經」才成為儒家典籍的專名,《易經》的稱呼應該也是此時才有專名吧!

二、《周易》的成書時代

《周易》的成書年代是西周初年。
這是民國以來,幾位國學大師共同考證出來的結果。他們分別是:余永梁、顧頡剛、李鏡池、屈萬里等幾位先生的貢獻。尤其是屈萬里先生更有驚人的發現。
他們根據什麼發現呢?
從《周易》本經的經文中的器物或習慣用語發現的。例如:西周的貨幣單位是「朋」,而且從沒超過「十朋」,東周以後則已出現「百朋」,但《周易》本經的損卦、益卦,也用的是「十朋」。至於習慣的用語,例如:漢代的「匈奴」,西周末年稱「玁狁」,西周初年則以「鬼方」稱之;而《周易》既濟卦、未濟卦、睽卦中也都用「鬼方」這個名詞。
由上述可以確定,周易本經確實成書於西周初年,而且,作者應該只有一個人,或者由一個人總其成寫成的,因為在《周易》的經文裡有許多常用字彙的意義,全書始終一致。例如:「元」是開始、「貞」是堅守本分、「孚」是誠信等。而且,全部六十四卦的體例完全一致,由卦名、再卦辭、爻號、到爻辭,口氣都一樣。若是兩位作者,口氣就不可能一模一樣了。
最重要的是屈萬里先生曾經發表過一篇非常重要的研究報告:<周易卦爻辭成於周武王時考>,他提出兩個主要證據:第一是晉卦卦辭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意思是說:「康侯一日內多次接獲皇上賞賜的馬,於是大量去繁殖。」這句話有一個重要的語詞「康侯」,他是周武王的么弟「丰」,他初封於康,是在周武王時,又再武王時轉封於衛,但《周易》經文卻用「康侯,不用「衛侯」,顯然必在周武王初封後改封前所寫,時在周武王時代。其次,《周易》各卦爻辭提到周初時事,絕口不提周成王時武庚叛亂時事,而全都僅提武王克殷的事也可以證明。
也許有讀者會問《周易》距今三千年,如今還適用嗎?
當然適用,雖說西周初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但其成書時期正值周公制禮作樂,建立中華民族的典章制度、行為規範,這本書的精神和當時的民族性完全一致。而且,周公制禮作樂,已經形成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尊重別人、謙卑自己、敬老尊賢、以真誠待人、對父母盡孝、對國家盡忠、對朋友守信、對子孫慈愛……等等,古今都一樣。所以,《周易》的待人處事哲學,現代人也一樣適用。

三、《周易》的結構

很多人覺得《周易》經文很難了解,神秘莫測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周易》經文的結構與一般西周古書完全不同,二是用字遣辭的方式也不同。
一般古書都只有文字,一篇篇的文章,唯獨《周易》,文字非常簡短,大都只有一句或兩三句話,又加上符號,而且於符號後也沒有加以說明其代表什麼,是何意義,所以大家就越看越迷糊了。
根據北宋陳摶等圖書派人士,依據戰國時代專門解釋《周易》的符號,最基本是─和--,-是陽,--是陰,陽代表陽剛,以「九」為代號,陰代表陰柔,以「六」為代號,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兩儀」,然後將「兩儀」各細分一陽一陰,變成─ ─、–– --、-- ─、-- --四種符號,這就是「四象」。「四象」再按一陽一陰細分互相重疊兩次,就變成「八卦」,其名稱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八卦」代表的意義,分卦象、卦德和人事意義三種。
卦象方面:乾是天、兌是澤也就是湖泊、離是火、震是雷、巽是風、坎是水、艮是山、坤是地。卦象與大自然是有相關聯的。
而卦德所代表的是和性質有關,例如:乾代表剛健、兌代表和顏悅色、離代表光明、震代表進動、巽代表柔弱、坎代表險難、艮是靜止、坤則代表溫順。
如果用在一家人,則稱為人事義:天是父親、地是母親,其他六卦,都是二爻相同,一爻不同,專看不同的那個爻,陽爻代表男子,陰爻代表女子,單獨的陽爻在最下面,代表「長」,在中間代表「中」,在上面代表「少」,所以震卦( )是長男、坎卦( )是中男、艮卦( )是少男、巽卦( )是長女、離卦( )是中女、兌卦( )是少女。
八卦和八卦相互重疊就成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上下卦體,上面的卦叫「上卦」或「外卦」,下面的卦叫「下卦」或「內卦」。六十四卦也各有一個卦名,卦名與上下卦體之間,只有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卦,因係由八卦自我重疊而成,所以有意義上的關聯,例如乾剛、坤順、離明、震動、巽柔、坎險、艮止、兌悅。其餘的五十六卦卦名,與其上下卦體的意義就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了。
六十四卦中每卦的六個爻,按照烏龜殼占卜的方式,由下而上的每一個爻各有其名稱,分別代表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如果陽爻就用「九」表示,如初九、九二、九三、之類;如果是陰爻,就用「六」表示,如初六、六二、六三、上六等表示。
每支爻各代表著不同的身分,因此六爻代表六種身分。在西周,初爻代表「士」、二爻代表「大夫」、三爻代表「卿」、四爻代表「諸侯」、五爻代表「王」、上爻代表「軍師」或「三公」。這些都是古時候的爵位,用在現代的職位上分別是:西周初爻的「士」應該等於現在的基層公務員,或是私人機關的業務員、店員等直接面對民眾的基層工作人員。二爻的「大夫」等於組長、科長、領班等等有基層工作人員供其指揮的二級主管。三爻的「卿」等於業務經理等一級主管,負有推動的責任者。四爻的「諸侯」代表親信,如機要秘書或配偶。五爻的「王」,是機關首長,或負實際決策責任的人,如總經理、校長之類。上爻的「軍師」在現代應該是「顧問」或「上級督導」,如國立學校的教育部、私立學校的董事長之類的。

四、《周易》的用詞特色

(一)、《周易》的用字遣詞也和一般古書有所不同。
一般古書都是一篇篇文章,從前後文句可以推測出文句的意義,但《周易》都是簡短的一兩句話,從上下文中看不出原本的意義。
《周易》的用語也都以,占斷語氣、簡短、肯定、毫不猶豫,但卻非常保留對方的面子。它的敘述方式好像對你面對面說話一樣,雖然很肯定,但不會認定你是壞人,也不會當面指責你不對,而是用很委婉的語氣,譬如說「你做事沒原則」,他會說「你把上衣當褲子穿了」,開始時沒感覺,後來就不妙了。就偏不說「你做事沒原則」。

(二)、《周易》也喜用象徵的字眼:
《周易》處處採用象徵的字眼,明明是會有險難,他說:「不利涉大川」,不利於渡過大河。《周易》只提示原則,不告訴具體的做法。例如:「見龍在田」,只提示你就像龍在有範圍的田裡活動,至於如何做才不會超出範圍,那就讓問的人自己去想了。他不會侷限我們運用的空間,基本上,原則只有一個,方法卻有很多任由自己發揮。告訴你目標是飛機場,至於怎麼到飛機場,就各憑本事囉!

(三)、《周易》也喜歡用典。
如果用的是當時人人都知道的典故,這稱為「用典」。像「帝乙歸妹」,後人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了。帝乙嫁女兒又怎樣?當時人知道,我們就不知道,除非其他的古書也有記載,否則就莫名其妙了。

◎結語
《周易》之所以感覺難學原因在於,又是文句簡短、又是象徵字詞、又有典故、古今字義也各有不同。而當我們至書局或圖書館翻閱有關《周易》的書時,又發現同樣的一句話,各家的解釋則相差十萬八千里。本課程為了釐清《周易》的真面目,所以除詳細考證成書的時代以外,又將歷代的解釋方法分析出來,讓大家了解各個朝代解釋易經的方法。
最後再提出真正原始本義的解釋方法,其實也是本書對六十四卦卦爻辭的考證方式。根據這個考證方式,我們揭開了易經的神秘面紗。
原來---
六十四卦卦名,代表各種時機。
每卦的六爻,代表六種身分。
卦辭說明,時機的吉凶及應對方法。
爻辭說明,各種身分的正確做法。
所以,當我們了解了易經的結構以後,就可以知道,在某種時機裡,自己剛好是某種身分,怎樣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了。
因此,本課程詳細地考證出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正確解釋,大家只要了解每卦卦名及每卦六爻身分的爻辭,就可以百分之百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無往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