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說」研讀指引

文\徐國能

引言

 「台灣小說」是空中大學在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新開授的課程,主要在於介紹台灣小說的發展,以及帶領同學認識小說的藝術。過去我曾擔任「現代文學」這門課程的面授教師,「現代文學」中亦有論及「台灣小說」的一部份,但一則是對於日據時期與光復初期的小說發展比較沒有交待,另外「現代文學」礙於篇幅,較重於主題性的介紹,小說歷史的縱向發展敘述較為簡單,因此「台灣小說」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為各位同學介紹台灣這八十年來,小說發展的概況與特色。

 台灣新文學從二十世紀初肇建,至今已歷八十餘年,這八十年間,也是台灣史上最動蕩的一段歲月。本來,文學屬於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可以脫離現實而存在,追求純粹的美感經驗。但是文學的特殊性又在於此,她經常因為現實的刺激而產生,又不可避免地為現實所影響,甚至我們可以說,文學與現實的互動乃為創作的常態,因此有所謂「小說除了名字是假的,其餘一切為真;歷史除了名字為真,其餘一切是假」之謂。因此我們在認識台灣文學的過程中,總不免要從社會歷史的角度來切入,但若過度地強調了這個方面,則文學本身的特殊藝術價值勢必削弱,使文學成了歷史的註腳而喪失的本身的主體性。

 因此,我們(楊馥菱教授、陳正芳教授與我)在設計與規畫這一門新課程時,就有了一個理想,我們必須兼顧小說發展的史料性與寫作上的藝術性,因此我們以同心圓式的架構來進行論述,我們要呈現的是:
 台灣小說歷史進程的展演,也就是區別不同時空裡的小說呈現概況。
 對於重要小說家與他們作品的認識。
 對於小說藝術本質的探討。

 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同學能全面地認識台灣小說,並且能夠在修習過本課程後,面對任何一篇陌生的小說,也具有理解、欣賞與品評的能力。因此我們從時代、作家、作品與藝術分析層層推展,並以十年為一階段,串連起台灣小說的發展史,使同學對台灣小說具備鴻觀的認試與微觀的體會。

課程架構

 基於以上所述,除了日據時期,我們以每十年為一章,每章分為四節,固定談到:

 (一)這十年間的小說發展狀況,這包括了政經文教的大致演變對小說的影響,以及每一個時期小說所獨具的一些特色。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文學的分期本來就有許多的方式,我們以十年為一期的方式來論述台灣小說,只是為了方便概略勾勒出台灣小說的輪廓,當然有時是不能完全照顧到每一作家的寫作生涯,因此有時一個作家會在不同的章節裡面重複出現,這樣的情況要請同學將他們各自整理出來。
 (二)每個十年間較重要的作家與作品的介紹。凡是我們所提到的,都是比較具代表性的作家與作品,其實每個年代裡作家與作品是很多的,有些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並非他們不重要,這也是要稍加說明的,如果各位老師或同學覺得有必要補充,也歡迎在面授時作一些交流,或是向我們反應。
 (三)重要作家之作品的細讀。在每一章中,我們會選擇兩位重要作家的作品為各位同學詳細介紹,主要談到的是一篇小說的主題、內容、風格、時代意義與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又包括了:敘事觀點、小說結構、人物形象、場景氣氛的營造或一些特殊的藝術形式,這是讓各為同學真正認識小說藝術地方,希望大家能用心體會。

教學與學習

 這門課程除了課本上所敘述的以外,還有電視教學的配合,這其中有音樂、影片或訪談的輔助,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同學對於課程的進入與理解,另外亦有面授課程的搭配,專為各位同學解答疑難的問題。

 至於學習的方法,除了上面所提供的種種資源,我們一致希望,同學能夠盡量自己多閱讀我們在課程中所提到的小說作品。因為我們這個課程偏重在理論層面的介紹與探討,所以最基礎的閱讀工作,是要同學自己來進行的,如果說各位同學完全沒有親自閱讀過這些小說,那麼雖然透過課本與電視教學也能對台灣小說略知一二,但體會終究是不深刻的,有點紙上談兵的遺憾。因此,如果說各位同學對文學、對小說有著一份興趣,那麼不妨在拿到課本以後,先自己謄鈔出一份小說書單,再利用圖書館或是去書店把這些小說找出來,然後仔細的閱讀,並且思考一下這部作品給了你什麼樣的感受,與其他作品比較起來怎麼樣?我相信各位同學在其中一方面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面,在理解課本時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許各位同學能有許多獨到的見解,是我們所沒有想到的,我們很期待有這樣的閱讀交流。

 因此,小說的自行閱讀與思考,課本的參照與教學節目的輔助,我想「台灣小說」這門課程,一定能在輕鬆有趣的過程中,使同學有所收獲。

作業與評量

 本來,文學的感動與理解因人而異,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標準答案。因此我們認為同學不必要死背硬記所謂「標準答案」,重點應是在於理解上,理解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寫出了那樣的作品,或是一篇小說,作者企圖要表達的是什麼,又是如何地來表達,只要熟悉了這些,我們課程的重點就大致能掌握了,至於同學有言之成理的體會,獨到而有趣的心得,也是我們這門課程所歡迎的。至於同學如果在閱讀了許多小說,進而有了自我的小說創作,也歡迎提供出來奇文共欣賞。

結語

 文學是每一個時代的聲音,是每一個作家的心靈寫真。透過研讀文學作品,我們不僅能夠更加認識每一個時代、每一位作家,同時我們對於人類整體的文化與心靈的變動,也將會有更多的理解。「台灣小說」的終極目的,不僅是要同學來認識「台灣」的小說,而是希望透過對台灣小說的介紹,讓各位同學對於文學藝術、歷史文化與人性人心有更深刻的體會,進而成就洞明的智慧與廣博的同情,而我想這也就是求知的終極意義。

[原載於第321期空大學訊] (作者為本科目學科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