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系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課程導覽
「中國文學專題」課程概述

文\簡恩定

人文學系於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共開設十門課程,其中包括「台灣小說」、「物理之後-形上學的故事與哲理」、「傳播媒介與生活」,及「資訊組織」四門新課,都能順利完成撰稿,確保開課的品質。此十門課程,特色在於學術理論與生活應用兼顧,為便於自我學習,並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結合故事述說的型態呈現,同時配合課程的需要,輔以適度的實習,期能幫助同學對人文學科的範疇,有古典與現代融合、知識與應用貫通的新理解、新體會。

 

文學類/三學分/電視

本課程共有六篇,分別為:(一)詩選與楚辭。(二)散文與駢文。(三)樂府詩、古體詩與近體詩。(四)宋詞及流傳。(五)元代散曲及雜劇。(六)明清小說。在六篇中,分別由簡恩定、沈謙、周彥文、方元珍、許應華等五位老師擔任講授。

第一篇「詩經與楚辭」課程的進行方式,詩經部分,先是介紹詩經名義,和詩經如何產生。接下來介紹詩經的體裁和內容,分為二雅、三頌,以及十五國風。最後介紹詩經的作法和價值。楚辭的部分,先介紹楚辭的產生和特徵,再介紹楚辭的主要代表作家屈原的生平和作品成就。

 

第二篇「散文與駢文」課程進行的方式,散文部分,先介紹散文的興盛是起於(1)周王朝的衰敗與諸侯吞併(2)平民教育的興起(3)遊說之術的盛行,再將散文分成先秦、唐宋、明清三期來說明特色。駢文部分,先介紹駢文的興盛影響,再將駢文分成漢魏、唐宋、清代三期來說明特色。

  

第三篇「樂府詩、古體詩與近體詩」課程進行的方式,先介紹漢魏六朝樂府詩及唐代的新樂府運動,再介紹古體詩的定義、體裁、價值與發展,最後再介紹近體詩格律的內容和唐、宋的律詩欣賞。

  

第四篇「宋詞及流傳」課程的進行,先介紹詞的起源與形成背景,接下來以早期的民間詞和晚唐五代詞來說明宋詞是如何興起,最後再分別就北宋、南宋,以及元明清三朝,來介紹詞的發展、繼承與模仿的過程。

 

第五篇「元代散曲及雜劇」課程的進行,先介紹散曲的代表作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姚燧、張養浩、貫雲石、張可久、喬吉等,再介紹雜科的代表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王實甫、鄭光祖等。

  

第六篇「明清小說」課程的進行,在介紹明清小說之前,先介紹小說的定義,接下來介紹唐代的傳奇與宋代的話本,然後介紹明代小說和清代小說。

這個課程可以說是簡要的中國文學史,學習者在研讀過程中,要先把握每一種不同文學類型的特質和風貌,自然就能歸納出其間的異同。譬如詩經的文學特質和楚辭有何不同?散文和駢文不同點為何?其它可以類推。當然細讀教科書和觀看教學節目是最基本的,只有經歷這個過程,才能在面授時與老師互動而學習到更完整的相關知識,並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92.11.12空大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