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採訪與編輯

 陳東園 老師

壹、新聞的意義

什麼是新聞?新聞的定義是什麼?早年前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院長摩得(Frank Luther Mote)指出「是新近報導的事情。」由於「新近報導」的涵義,因此可以說不僅是新事情,即使是舊事情,只要是從來沒有報導過,經過「新近報導」,也一樣可稱其為新聞。

我國新聞學者錢震教授覺得這樣的定義,其缺陷在於未能在諸多的新聞事件中,釐清何者是應該或值得報導的事象,因此他將定義作了以下的補充:

「新聞是具有重要性或趣味性事象的新近報導,他必須正確而適 宜。」這樣的修正同時說明了新聞所應具有的要素是:(一)重要性與趣味性。(二)新近報導。(三)正確性。(四)適宜性。

傳播學者王洪鈞教授也提出:「對一個足以引起讀者興趣的觀念或事情,在不違背正確的原則下所作的最新報導,皆為新聞」。

除了上述學理上所定義的新聞結構之外,其次也可以由社會實務的層次中規範出新聞的定義與特徵。

美國報人華克爾(Stanly Walker)說:「新聞是三個W即Women(女人)、Wampum(金錢),Wrong-doing(罪惡)。」美國太陽報採訪主任丹那(Charles A. Dana),曾以「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是新聞」這句世紀的名言,說明了「新聞」乃是在生活中所發生的不尋常事情。丹那又說:「新聞是使社會上大多數人所感到興趣,而且是第一次感到興趣的事件。」「凡能令人起反應映的事件,都是新聞。」

根據以上各家對新聞不同的定義,可以歸納出下列幾項結論:

  1. 新聞的本身,無法否認是屬於一種事實、一種觀念。但在其傳達賦予人的意識模式中,卻包含了訊息不尋常的、驚人的、重要的、、、等特性。
  2. 新聞的意義未必包含在新聞報導內,所以那些正確、客觀、完整的報導原則不應列入新聞的涵義內。

由於新聞強調「新」的前題,因此必須把握報導的時效與正確性。其次如果要想符合新聞「引人注意」的條件,則必須進一步探討所包含的其他要素;在社會事象中,足以引人注意,且能構成為「新聞」的要素可歸納成下列幾項:

  1. 人情味:因為人都有豐富的感情,大凡人情味的新聞,都能對人類的友愛、憐憫、畏懼、同情、忌妒、犧牲、仇恨等感情發生誘導力。
  2. 英雄崇拜心理:小人物大作為、大人物小花絮,都是足以引發社會大眾發興趣的新聞要素。
  3. 情色與性慾:人類基於原始的慾望,基本上都不排斥閱讀情色與性慾及富有浪漫情調的新聞。
  4. 個人的利益:人們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涉及本身健康、財富、安全、聲譽與權益的事。
  5. 新發明與新發現:好奇是人類的天性,這類新聞當然也是人們所感興趣,尤其是涉及神秘、未知、、等因素事象的興趣。
  6. 不尋常的事件:凡各種出人意外的事情,常能引發人們興趣,尤其是具有反常、懸疑等性質的事物。
  7. 涉及個人所屬集團的事情:人是社會群體的一份子,由於「歸屬性」的關係,所以對於與自身相關的政黨、機關、學校、、等團體的事件,也一定會感到興趣。
  8. 競賽活動:競爭或比賽的事件,由於具有高度的刺激性,像選舉、選美會、運動會、、等都能引發讀者的興趣。
  9. 災難事件:天災、人禍、災變、、等越嚴重者,新聞性越大。
  10. 重大成就:此類新聞,長與英雄崇的拜事件伴隨而來。因此關於著名的人、物、地點的新聞,也是具有新聞重要性的,新聞人物的言行、古物名畫的展出、兩國交戰的慘烈、科學的新知的發明,都可引起群眾的矚目。

除了上述新聞的要素外其他一些具有「不尋常」、「歸屬關係」、「成就」、、等因素所構成的新聞,他們也都是造成新聞事件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凡與閱聽人社會大眾無關、沒有切身利害的事象,自然提不起人們對他的注意與重視。因此,若要凸顯處理出一則新聞的重要時,就必須針對上述新聞構成要素的內容,充分的考慮他是否已具備了足以讓讀者滿足的重要性目標。

當然不同的社會結構與不同的人群層面,對於上述的新聞結構因素,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於新聞價值的要求評斷也就大異其趣,任何一項新聞件事發生後的「影響力」,才是評估他是否具有新聞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影響力的內容可以分成有縱面與橫面兩種形式;縱的層面代表事件影響力的深遠,橫的層面代表新聞對於社會影響範圍的廣度,

因此可以說新聞的結構會隨著人類時代、社會、文化的發展變動而改變;在傳統新聞學的理論結構中,研究新聞相關的知識只分為歷史新聞學、實務新聞學和理論新聞學這三個領域。不過在視聽媒體革命下帶來的新時代中,新聞傳播的理論領域已衍生擴大成【1】現象新聞學【2】理論新聞學【3】實務新聞學【4】歷史新聞學【5】社會新聞學,這五大學術領域。茲就傳播學者拉斯威爾(1948)在其所提著名的「拉斯威爾公式」(Losswell Formula)的結構因素,比較說明與五大新聞學領域內容的關係。

 

貳、新聞的來源:

在不斷發生的諸多社會事象中,媒介機構如何有效的採訪所需要的新聞內容,首先依新聞的來源時空背景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一)、可預知的新聞

來自「預先通知」的場合,諸如機關、團體的記者會、新聞稿公報…..等。

(二)、不可預知的新聞

意外、災變、突發事件的新聞,記者在「緊張荒亂」之中趕赴現場採訪內容,這樣的新聞事件處理同時考驗記者個人以及團隊的機智與應變能力。

(三)、可預知惟不可預告的新聞

記者此刻務必親臨「現場」,而非只是單就新聞「通稿」創作新聞。最大的優點是記者可以盡可能掌握新聞的延伸性的內容與發展。

其次依新聞性質又可以分成:(一)靜態新聞(二)動態新聞。兩種形式。依版面「分稿」原則則可以分成:政治、社會、財經、焦點,國際要聞、影視娛樂、副刊、、等新聞。依寫作形式可分成:直述新聞、綜合報導、特稿、集錦式新聞。

 

參、新聞的採訪

新聞採訪的意義即是對於新聞事象的內容,進行採集與訪問的過程。由於新聞事業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建制之一,而記者的立場又是代表著千萬讀者的企求與探知,所以記者的採訪工作無異是一項艱鉅的重要工作,正由於此一工作品質的良遂影響到大眾知的權力,因此也相對的賦予他工作上一些特別的權利。

每當記者在馳赴新聞現場之際如何在極短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充分的掌握瞬間即逝新聞重點,顯然是一項必須經過預先妥當規劃循序以進的慎密工作,因此提供下列幾項基本方法以為參考:

  1. 新聞對象,包括人、事、地、時、物等背景資料盡可能詳枃的蒐集了解,記者要有豐富的「預備知識」。
  2. 確切掌握自己想採訪些什麼。
  3. 一定要預作一個採訪大綱。
  4. 要事先預習知曉自己所提問題當中至少一以上半的相關資訊才是恰當。這表示你已進入情況,不致提出與主題無關的外行話。同時也能具備了因應專家「反問」及對談的能力。
  5. 最好預約採訪,並尊重對方的時間安排。
  6. 以訪談者最拿手的專長作為話題。
  7. 編訂屬於自己獨造的默記法、速記法、圖表法或筆記法。
  8. 工作態度要誠懇莊重,提問說話宜直截明確,以免受訪者無法抓住重點或原意。
  9. 仔細聆聽深入了解才能發現其他問題,切記勿將話題導致對方覺得談不下去的情境。
  10. 訪問結束後即時畫記資料重點,並提出「提要」,逐條選擇以最吸引人的新鮮或重要題材改寫成新聞稿。

 

二、採訪政策

所謂採訪政策就是新聞媒體機構蒐集新聞的方針,他反應了一個媒體機構言論形式的基本主張、立場與風格的具體反應。採訪新聞的部門是媒體內部組織重要的單位,而採訪政策則更是新聞採訪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他忠實的傳達媒體的立場與意志。有關新聞採訪工作內容的重點可分為下列幾項:

  1. WHO(人):是誰,有哪些人。
  2. WHEN(時):什麼時候。
  3. WHERE(地):什麼地點。
  4. WHAT(事):什麼樣的事象。
  5. WHY(何故):如何發生,原因為何?
  6. HOW(如何):過程如何,產生了哪些的人情趣事。

除了上述採訪作業構思的原則外,還有下列幾項工作原則提供各位參考:

 

肆、新聞寫作

  1. 新聞寫作的結構

(一)、導言(Lead):

以簡練的文字,表達新聞中最新最主體的事實,透過人、事、時、地、物的互動結構,清楚的表達事象的重心,同時要有能引導讀者進入主體的魅力。

導言依撰寫結構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下列幾種形式:(1)敘述式(2)引語式(3)描述式(4)提問式(5)評議式(6)結論式(7)對比式

(二)、主體(Body):

主體內容呼應導言的氣勢,深入闡述新聞訊息的主題,烘托導言的結構,以滿足讀者對新聞主題了解的欲求。

有關主體的寫作原則為:

  1. 分析訊息中人、事、時、地、物,主從輕重緩急的結構依序鋪陳。
  2. 分析內容因素間因果、並列、主從、點面…..等邏輯倫常關係的結構,依題材形式的需求,安排層次的結構。
  3. 敘述文字簡潔犀利、結構串聯平鋪直陳,段落獨立各自成體,配合版面、調配適宜。
  4. 背景寫作、相輔相成、適時援用、助成閱讀。

至於解釋背景報導內容的寫作行式有:1. 對比性2. 說明性3. 詮釋性。

最後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撰寫解釋背景內容的報導切忌變成喧賓奪主,當然以能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視為佳作。

(三).結語的寫法

新聞內容結構中有關結語的部分,切記勿以結論收尾的形式處理,他絕非導言與主體的重複,更不能以結論的形式將前面的報導予以結束。他只宜是一種結果的說明,雖無固定的模式,惟應力求新鮮活力,除了給予讀者階段性的滿足外,更要為持續的報導預留發展的通路。

接下來要再討論的是新聞寫作相關的一些專業知識;由於現代社會新聞資訊內容量大且快速新陳代謝的關係,因此新聞記事內容的撰記形式,應以通俗淺顯、白話結構、簡潔具體、流暢通順為原則,期以達到「人人看得懂,人人懂得看」的基本目標。在這裡可以借用胡適博士的「八不主義」作為新聞寫作的參考指標供大家使用:

  1. 不用「言之無物」的文字。
  2. 不用「無病呻吟」的文字。
  3. 少用典故。
  4. 不用陳腔老調。
  5. 不重對偶-文需廢駢、詩需廢律。
  6. 不用不合法的文字。
  7. 不模仿古聞古語。
  8. 不避俗語俗字。

最後仍再次提醒各位切忌的是,不用冷僻艱深的詞藻撰述新聞報導就是最好的新聞結構。

伍、新聞編輯

新聞編輯(News editor)的工作是組裝採訪寫作的工程師,目的在潤飾新聞的表陳形式,達成以滿足人性化美感的需求為目的。

一、新聞的編輯新聞編輯的角色

首先我們了解新聞編輯工作的任務是:

(1)、選擇適合刊登的新聞。在取捨剪裁之間,挑選出讀者感到興趣或需要的題材。

(2)、製作傳神醒目簡明活潑生動的標題,把每一條新聞稿的主題分別有效的「表達」在有限的版面上。

(3)、版面「櫥窗」化。讓所有的欄、版構成一大幅充滿美感的佈局,讓版面看起來非常「賞心悅目」,以期吸引讀者注意,進而詳讀新聞內容。

(4)、反應民意表達與論,適時適度的突顯信息,並引起大眾共鳴,忠實扮演第四權的功能。

(5)、編輯的能力與才華也正報紙特色、風格的具體表現者。

至於如何有效的達成編輯工作的使命,他可已從下列幾個方向去執行:

  1. 隨時注意重要新聞輪廓,除了採訪、編輯部門通報的信息之外,同時亦可透過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的新聞架構,思考當天新聞取捨與版面構想。
  2. 比讀其他各報內容,及新聞處理的版面結構。
  3. 所有稿件經分稿、核稿送達編輯台之後,即掌握時間依重要順序編題發排。如發現資料不全,則及時協調採訪部門補強內容。
  4. 控制原稿字數與版面容量,對預計無法容納的稿件,即時請分稿部門調配於其他版面。例如在全國版稿擠無法刊登的若干地方要聞時,必須提前在地方版截稿前「送還」所刊登區域版,以免損失有份量的新聞。
  5. 標題撰寫首應兼顧版面欄位配置。無論是人工或電腦排版,應在旁協調組版美工人員依計劃版位「貼版」。
  6. 各版頭條新聞宜最後發排。通常於截稿時衡量確定為全版最重要新聞後再做頭條處理。
  7. 組版定稿時,注意不要誤將重要新聞錯除,以及避免刪除重要或關鍵段落。
  8. 特別注意版面的錯別字、標題可能造成的誤解、人物時地數字的核對,題文、照片的轉接處與說明是否相符,要聞重點有否遺漏,刊頭有無放錯、報端年月日與版次是否正確、、等都需細心核對。
  9. 相關工作同仁務必於大樣改正定版後再行休息。

為求有效的達成前述工作品質的要求,通常會對新聞編輯工作者要求必須具備要有下列的專業素養:

  1. 受過新聞的基本養成教育認識新聞,有明確的新聞觀與敏銳的判斷力。
  2. 具有人性化的感性。
  3. 具備豐富的常識和廣泛的興趣,了解所處社會的生活結構,充分體驗或掌握社會生態與流行風潮。
  4. 專業的學養,思路清晰,融入知識爆炸的時代,對自己所負責的版面,不論國際、地方、政治、社會、體育、經濟、理財、文教消費或綜藝活動、、等,至少能夠具有一定程度專業的認知。
  5. 靈敏的文字反應能力,能在最短時間內妙筆生花切入主題,同時撰作精采標題。
  6. 具有審美觀念為基礎的美工能力,充分發揮版面的對比、平衡、強調、和諧、變化、韻律等美學內涵。
  7. 、充分反應報社編採政策與掌握特有風格。

(四)、標題的構造與意義

標題是由「主題」(主標題)、「眉題」(引題)、「副題」、「子題」(說明題)等四部分組成,茲將其結構內容說明如下:

(1)「主題」(主標題)

「主題」是標題的主幹。一行主要標題,應選用新聞的事件中心最新的發展或焦點話題。它是版面標題中最顯著的部分,為強調效果字體也是最大的字號甚至以著色處理。

主題標題可以單獨存在即「單一式」標題。不過無論它是否配以眉題、副題或子題,都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以期作到最能表達最突出、最關鍵的新聞意義。

(2)「眉題」(引題)

眉題又稱「引題」。可解釋為「前提」與「誘因」。通常是用以說明主標題的原因、前言、主題人物、時間、地點、消息來源或期間的因果關係,使主題的內容更為充實清楚。

(3)副題

副題是次重要的話題,亦即主題的輔助角色,排列在主題之後,字號也較小,有時與眉題字號相同(但字型應變化)。字體字號絕不可大於眉題,原因在於避免喧賓奪主,且顧及視覺上的流暢。

(4)子題(說明題)

子題又稱說明題,就是主題與副題相關內容更近一步說明。

(5)分題:

是在一條內容較長的新聞時,在適當的段落中另標一個或若干個較小的標題,不僅易於閱讀,同時補充原標題。分題內容與原標題不宜重複,它亦成衣獨立結構具有獨立的意義。譬如,總統記者會的新聞必有許多「主題」,通常多採記帳並列的編排方式。但如果以一種「多頭式」的報導形式時,則多半會改採「拆散」分列的方式,同時各以附屬新聞作相關處理。

(6)插題:

一般插題多用在專題報導、特稿中,不用正規的標題式,以一種單一及字數相同的小標題分別插在段落間,同樣是為了標出新聞的重點。除了方便讀者看主題與插題間的文本關係,略讀全文談述的內外,其實也具有活潑版面的目的。

接下來要談的是標題的製作原則;標題製作的目的實際是創作新聞寫作的閱讀指標,茲將其內容歸納為下列幾項:

  1. 文句通俗,簡潔完整。
  2. 詞藻典雅,不拼湊填格。
  3. 正確把握內容,不誇大,不失真。
  4. 生動活潑,深入人性角度。
  5. 引用成語,不可深奧冷僻,避免錯誤。
  6. 明辨是非,心態健康,客觀公正,爭論性內容亦不採片面之詞務必做到平衡,避免造成先入為主的概念。
  7. 不使用模擬兩可的字句,以免模糊新聞焦點。
  8. 尊重人權,仁厚適當。尤不可影涉傷善意第三人。
  9. 不添油加醋,不涉題外文章,不誤導社會風氣。
  10. 同一版面或同一標題,不能有重複的字彙,避免單調或煩膩。
  11. 慎用且不自創令人看不懂的簡縮語句,以免語焉不詳。
  12. 敘事說理口語文脈必須通曉明達。不作挑撥、煽動性詞句,不避重就輕,斷章取義,切忌人身攻擊。
  13. 嚴肅或輕鬆適度得宜為準。
  14. 不做「一篙子打翻一船人」的隱喻形容,不出罵人惡言,不用猥褻髒字。
  15. 注意閱讀的視覺習慣,文意佈局周全妥當,不能有異常的字組運用,以免讀者猜測或誤解。

【4】精編縮寫的意義

七0年代台灣民主化歷程中的報禁開放,由於開放變動的節奏既急又快,範圍更是全面的。因此,台灣的報業市場、新聞的報導尺度,便直接的邁入了尖銳競爭的戰國時代;由於版面張數的擴張、內容品質的創新提昇,媒體間的市場奪戰已到了有你無我的境界。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骨牌效應的持續發展下,得以倖免生存者雖說是接收了廣大市場,但競爭的態勢依然是殘酷以待,當然受惠最多的裡應是讀者,不過相對的是閱讀的品味也進步地更加的挑剔。因此唯一的經營之道就是「精益求精」;享樂了閱聽人,艱苦了報老闆,忙壞了新聞人,於是編輯人的現代座佑銘換上了「精編精寫」。他們追求的目標是:

(1)、文稿品質方面的要求,凡是不符精寫原則、文意不明、偏離客觀、內容重複,與大眾無關等等稿件,均需修改或刪節。

(2)、同一題材的新聞,必須整理成綜合報導的主題新聞。由不同地區的記者就同一新聞發稿時,綜合整理就成為基本必要工夫。至於相對突出的題材,亦須在版面上加以歸納,顯示從屬關係,避免凌亂散置。

(3)、最新或最後收到的報導,新聞的份量往往「後來居上」,如何處置就必須靠編輯與核稿人員費神去突顯處理。

(4)、有效控制發稿量,由於版面的容量基本是固定的,以對開版面為例;扣空標題與圖片後,有效容納字數約為八、九千字,編輯台尚需有預置「篩稿」的能力,以作為考量新聞比重發排欄位的依據。由於具備此類分稿能力的基本條件,才不致造成因發排「超量」的稿件,導致多餘的撰寫、打字,組版、、、等一系列工作人力物力資源的困擾與浪費。

(5)、衡量編輯新聞比重之際,充分運用包題製作原則,同時兼顧版面的突顯與美化。

(6)、精編作業流程,舉凡焦點新聞的運作,標題的醒目傳神,照片、版面空間的調配,整體考量缺一不可,如此才能表現出「條條精彩,版版權威」的特色。

【5】新聞照片的重要性:

影像的印象,最珍貴的意義是它可以反映真的情景。因此一張好的新聞照,它也能夠為閱讀人在了解新聞事項的過程中,達到一種感官上更濤層次的意境和構造。在專業的要求下,新聞攝影透過鏡頭,語言的強化,也已經在新聞訊息傳達的意境上,創造了更有效的「說明」感受,用以吸引讀者。

因此可以將新聞照片的重要性推類制下列幾項:

(1)臨場感:照片可以將事件的、現場的臨場趕在限於讀者的認知領域上。

(2)真實感:超越了文字描述的寫實,非虛構景象,忠實反映了新聞事項的紀錄。

(3)共鳴感:無論是一張振設性的災難照片,或是一張溫馨的、幽默的、微笑的,它都能觸動讀者怵目的悸動與莞爾的哈哈。

(4)版面的美感

新聞照片的必要條件

  1. 焦點準確
  2. 主題明確生動
  3. 背景說明清楚
  4. 構圖完美
  5. 畫面清晰、曝光完整。

陸、結 語

一個優秀全才型的新聞文字從業人員,除了基本的養成教育訓練之外,就內在的素養而言一定要保有一個多元結構思考胸襟,培養出在新聞事象中尋覓新聞素材敏銳。外在行為的能力上要能廣結人脈,建立有效的消息網路、旁徵訊息、一手消息、速採速記、廣度取材、深度分析、持續報導、長期追蹤、稿源不斷。

 

*勤跑勤問再勤寫,一代名記終可成*

全文完